我司用戶一年新增1043篇SCI論文
發布日期:2024-01-12 11:01
瀏覽次數:
作者(zhe):admin
據第三方大數據平臺“知了窩”的統計,我司生化試劑盒和代測服務用戶在2023年新增了1043篇SCI論文,IF5736分,篇均IF5.5分。
我司為用戶提供:(1)科(ke)學、合理(li)的建議,包括如何選擇合理的測定指標,如何準備合格的樣本,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測定方式;(2)高質(zhi)量、系列成套(tao)的生化(hua)試劑盒(he)和代測服務,包括31個系列792種光譜法生化試劑盒和22個系列538種色譜測定技術;(3)及(ji)時、有效(xiao)和全面的技術(shu)支(zhi)持,包括如何測定技術重復性和樣本重復性,如何高效進行可疑測定結果的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如何分析測定數據的可用性等。從而,幫助用戶既發(fa)表SCI論文(wen),又輕松(song)完成生(sheng)化(hua)測定,還(huan)大幅度節省測定費用(yong)。
建議:用戶在準備樣本前就咨詢我司(si),從而確保測(ce)定(ding)指(zhi)標合理、樣本合格和測定方式(shi)合(he)適。
附錄 課題組如何做好生化測定工作
蘇州科銘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趙林川
SCI論文數是考核課題組的核心指標:(1)主(zhu)持(chi)人據此優質結題,得以成功申請新課題;(2)研究(jiu)生據此(ci)順利畢業,得以進一步深造或者找到滿意的工作。
生化測定既難又煩還費錢:通常課題組1/2的時間和2/3的經費都花在測定上。課題組根據自身的測定條件和意愿,選擇最適合于自己的生化測定方式,才能事半功倍,做好生化測定工作,從而提升科研競爭力,主持人優質結題,研究生順利畢業。
1 生化測定的目標
測定目標:(1)既能發(fa)表SCI論文,(2)又能節省測定時間,(3)還能省錢。
1.1 基本目標
可靠、真實和可用的測定數據:(1)可靠(kao),測定數據可靠地反映了所研究生物學現象與所測定代謝途徑之間的關系,取決于樣本合格,尤其是質可靠;(2)真實,測定數據反映了樣本中測定指標的真實情況,取決于合適的測定方法、合格的測定用品和規范到位的測定操作;(3)可用,根據測定數據能夠得出明確、可靠的結論,并且據此發表SCI論文或者學位論文通過盲審,取決于合理的測定指標、變異系數合理、測定指標變化規律和不同測定指標變化趨勢相互不矛盾等。
測定成功:只有測定數據可靠、真實和可用,才能據此發表SCI論文,并且發表后(hou)不會被(bei)迫撤(che)回。
1.2 次要目標
測定時間取決于測定指標數、樣本數和測定(ding)成功率。測定指標數越多,測定樣本數越多,則完成測定所需的測定時間就越多。測定不成功,就需要重新測定。測定每反復一次,完成測定所需的時間就翻一番。因此,測定成功率越低,則完成測定所需的測定時間就越多。
測定費用與測定時間一樣,同樣取決于測定指標數、樣本數和測定成功率,即測定指標數越多、樣本數越多和測定成功率越低,則完成測定所需的測定費用就越高。
次要目標:(1)盡可能(neng)節省測(ce)定(ding)時間,(2)盡可能節(jie)省測定費用(yong)。
2 課題組的測定條件
測定條件包括測定用(yong)品(pin)、測(ce)定經驗、測(ce)定(ding)時間和測(ce)定經費(fei)。
2.1 測定用品
測定用品包括儀器設備、試劑和耗材。
儀器設備:種(zhong)類齊全,缺一不可;性能先進(jin),效率高和誤差小。
例如酶標儀、自動勻漿機和自動進樣器等。與分光光度計相比,進口(kou)全(quan)波長酶標儀一次可掃描整塊酶標板,測定效率高;自動震蕩混勻和控溫,測定誤差小。與手動勻漿器相比,自動勻漿(jiang)機一次可勻漿數個甚至十數個樣本,勻漿效率高;不同樣本的勻漿程度一致,勻漿誤差小。與手動進樣針相比,自動進樣(yang)器不需要測定人長時間枯守,不僅進樣效率高,而且進樣誤差小。
試劑:種類齊全,缺一不可;純度合格;數量充足。
耗材:包括離心管、比色皿、酶標板和槍頭等,性能合格,無污染。
2.2 測定經驗
生化測定操作包括:(1)配制各種溶液,(2)測定取樣,(3)樣本稱量,(4)樣本提取,(5)分離,(6)加液,(7)反應,(8)測定。
測定操作要求規范、到位:(1)規范(fan),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2)到位,每一種操作都實現了該操作的目的。
針對所測定的樣本和擬測定指標,建立合適的測定方法:(1)測定對象專一性(xing)強,測定結果重復性好,測定操作簡(jian)便;(2)所在實驗室具備所需的測定用(yong)品,尤其是儀器設備;(3)適合所(suo)測定(ding)的樣本(ben),尤其是樣本中干擾物質和測定指標含量或者酶活性的變化范圍,需要預測定才能確認。
可疑測定結果的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1)測定不能進行,(2)測定(ding)值非常接近(jin)于零或者明顯負(fu)值,(3)變異(yi)系數過大(da),包括技術重復性和樣本重復性;(4)測定值嚴(yan)重(zhong)偏離(li)文獻報道(dao)值,尤其是國標和行標;(5)測定值(zhi)變化無規律,(6)組內(nei)尤(you)其(qi)是(shi)組間差異不(bu)顯著,(7)不(bu)同(tong)指(zhi)標間變化趨勢(shi)矛(mao)盾,(8)無法得出明確、可靠的(de)結論。
建立合適的測定方法,可疑測定結果的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都需要測定人具備豐富的生化測定經驗,大量的時間和費用。
2.3 測定時間
及時完成測定,拿到可靠、真實和可用的測定數據,才能為論文撰寫、審稿和發表留足時間,從而保證按時結題或者畢業。
2.4 測定費用
測定經費用于培養和采集樣本,購買測定用品,尤其是各種試劑和耗材,通常不用于購買儀器設備。
只有測(ce)定(ding)用品(pin)合格,測定經驗豐富(fu),保證一定(ding)的測定(ding)時(shi)間和測定經費足(zu)夠,才能拿到可靠、真實和可用的測定數據。
3 課題組如何做好生化測定
課題組只有緊緊圍繞自己的目標,結合自身的測定條件,做出下述正確選擇,才能做好生化測定。
3.1 選擇適合自身的生化測定方式
3.1.1 傳統方式
傳統方式:課題(ti)組自己(ji)完成全(quan)部生化測定(ding)工作,包括選擇測定指標,準備樣本,建立測定方法,預測定,正式測定,可疑測定結果的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
3.1.1.1 風險
風險(xian):(1)測定指標(biao)不合(he)理,(2)樣本不合(he)格,(3)測(ce)定(ding)方法(fa)不合(he)適,(4)測定用品(pin)不(bu)合格,(5)測(ce)定操作不規范、到位(wei)。
測定指標不合理:(1)漏測,漏掉了該代謝途徑的一些指標,不能得出明確、可靠的結論;(2)過(guo)少,1篇SCI論文通常需要5種測定指標,1篇學位論文需要的測定指標更多,測定指標數過少不能支撐起1篇SCI論文或者學位論文;(3)分散,測定指標分散于不同代謝途徑,無法支撐起至少1篇SCI論文;(4)過多,測定指標數過多,有些指標在撰寫論文時用不上而浪費了測定時間和費用。測定(ding)數據不能發表(biao)SCI論(lun)文是(shi)失敗,而測定不能用于論文的(de)指標是(shi)浪費。
樣本不合格:(1)樣本的質(zhi)不可靠,物種、品種、細胞系和細胞株混淆,轉基因、基因敲除和基因沉默等遺傳操作不成功,取樣缺乏典型性、代表性和重復性,樣本(ben)的(de)質不可靠(kao)則測定數據不可靠;(2)樣本的數(shu)不(bu)合理,樣本數取決于處理組合數、取樣時間點數和重復樣本數,樣本(ben)數過少則難以發現該代謝途徑的關鍵物質和關鍵酶,樣本(ben)數過多則浪費測定時間和費用;(3)樣本的量不充(chong)足,樣本量指每份重復樣本的克數、毫升數或者百萬細胞數,樣本量取決于測定指標數、測定方法、樣本中該指標的變化范圍、技術重復性和測定成功率,樣(yang)本量不足則不能保證拿到全部測定指標的合格測定數據;(4)樣本管理不規范,樣本標簽混亂,樣本未備份,樣本遺失,樣本變質等,樣本(ben)管理(li)不規范則可能導致測定失敗,并且無法補救,只能重新準備樣本。
測定方法不合適:(1)測定對象(xiang)不專一,則測定結果無意義;(2)測(ce)定結果重復(fu)性差(cha),則誤判差異顯著性;(3)測定操作煩難,則測定效率低,誤差大;(4)所在(zai)實驗(yan)室(shi)缺乏測定用品,則測定不能進行;(5)不適合所測定樣本,則測定數據不真實、可用。
測定用品不合格:(1)不齊全,尤其是儀器設備,則測定不能進行;(2)質量不合格,則測定不能正常進行,或者測定結果誤差大;(3)儀器設備性能不先進(jin),則測定效率低,誤差大。
測定操作不規范、到位:(1)溶液(ye)濃度和體積不(bu)精(jing)確,交(jiao)叉污染(ran),標簽模糊或脫落,保存條件不當或者保(bao)存時間過長;(2)測定(ding)取(qu)樣(yang)缺(que)乏代(dai)表性,不能代表該重復樣本的整體狀況,尤其是體積大、空間結構不均一的固態樣本;(3)稱量不精確(que),或者凍樣(yang)未始(shi)終置(zhi)于低溫中;(4)不同樣本的(de)提取程度不一(yi)致(zhi),尤其是手動勻漿,或者提取過程中急劇升溫,尤其是超聲波破碎樣本時;(5)分離后溶液渾濁,或者干(gan)擾物去(qu)除不徹底,或者分離過程中待測指標降解、失活;(6)加液體積不(bu)精確,或者順序錯亂,或者漏加液、重(zhong)復加(jia)液;(7)反(fan)應體(ti)系未混勻,或者反應(ying)溫度(du)未嚴(yan)格(ge)控制,或者反應時間未嚴格控制;(8)上機(ji)測(ce)定時期不合適,連續反應類型錯過了線性期,終止反應錯過了顯色復合物穩定期。
3.1.1.2 測定時間
采用傳統方式完成生化測定,課題組花在測定上的時間多:(1)課題組自(zi)己完成全部測(ce)定工作,尤其是逐一建立合適的測定方法,可疑測定結果的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2)測定指標數和樣本數偏多(duo),通常有1/3~1/2的測定數據在撰寫論文時用不上;(3)測定成(cheng)功(gong)率偏低,因為測定反復而大量浪費測定時間。
3.1.1.3 測定費用
采用傳統方式完成生化測定,課題組花在測定上的費用多:(1)逐一建立合適測定方法的費用,(2)可疑測定結果(guo)驗證、原因查找(zhao)和(he)針(zhen)對性改進的費用,(3)測定(ding)指標(biao)數(shu)和(he)樣本數(shu)過多的費用,(4)測定反復的費用。
3.1.2 試劑盒方式
試劑盒方式:課題組購買相(xiang)應的生化試劑(ji)盒,在公司技術支持下完成預測定(ding)和正式測定以及可疑測(ce)定(ding)結果的驗證(zheng)、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gai)進。
3.1.2.1 風險
試劑盒公司負責提供:(1)科學、合理的建議,包括如何選擇合理的測定指標,如何準備合格的樣本,如何選擇合適的測定方式等;(2)高質(zhi)量、系列成套的(de)生化試(shi)劑盒;(3)及時、有(you)效(xiao)和全面的技術支(zhi)持,包括如何做好預測定,如何高效完成可疑測定結果的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如何分析正式測定數據的可用性等。
與傳統方式相比,采用試劑盒方式可以顯著減少課題組在測定上的風險,只有:(1)公司不靠譜,(2)用戶錯選試劑盒方式。
3.1.2.2 測定時間
與傳統方式相比,采用試劑盒方式可以顯著減少課題組花在測定上的時間:(1)不(bu)再需要自己逐一(yi)建(jian)立合適的測定方法和配(pei)制絕大多數(shu)溶液,(2)選擇測定指標和準備樣本能夠得到公司建議,科學、合理地(di)減少(shao)測(ce)定指標數,尤其是樣本數;(3)測定風險顯著減少,從而顯著提高了測定成功率,避免了測定反復。
3.1.2.3 測定費用
測定費用 = 測定單價 × 測定總次數。
雖然測定(ding)單(dan)價是試劑盒方(fang)式高于傳統方(fang)式,但是測定總次數是試劑盒方式顯著少于傳統方式:(1)科學、合理地減少(shao)了測定(ding)指標數(shu)和測定(ding)樣本數(shu),(2)顯著提高了(le)測定成功率,避免了測定反復。此外,試劑盒方式省去了逐(zhu)一建(jian)立合適測定(ding)方法所需的費用(yong),減少了可(ke)疑(yi)測定(ding)結果驗(yan)證、原因查找和針對(dui)性改進的費用(yong)。
只要試劑盒用戶在(zai)準(zhun)備(bei)樣本前就咨詢公司(si),在(zai)公司(si)指導下選擇(ze)合理的(de)測定指標,準(zhun)備(bei)合格(ge)的(de)樣本,做好預測定,就能既拿到合格的測定數據,又節省測定時間,還大幅度降低測定總費用,降低到課題預算范圍內,甚至低于傳統方式的測定總費用。
3.1.3 代測方式
代測方式:課題組購買生化代測(ce)服(fu)務,由公司完成(cheng)逐一建立合適的測定方法,免費預測定,正式測定,可疑測定結果的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
3.1.3.1 風險
代測公司負責提供:(1)科學(xue)、合理的建議,(2)高質量、系列成套的生化代測服務。
與試劑盒方式相比,采用代測方式可以進一步降低課題組生化測定風險,唯(wei)一的風險是公司不靠譜。
3.1.3.2 測定時間
在代測方式中,課題組只負(fu)責(ze)選(xuan)擇測(ce)定指標(biao)和準(zhun)備樣本,實際測定工作,如預測定,正式測定,可疑測定結果的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等都由公司完成。因此,與試劑盒方式相比,采用代測方式可以進一步大幅度降低課題組花在測定上的時間。
3.1.3.3 測定費用
雖然測定單價是代測方式高于試劑(ji)盒方式,但是測定成功率代測方式也顯著高于試劑盒方式,幾乎完全避免了測定反復。所以,代測方式的總費用不一定高于試劑盒方式,可以與試劑盒方式相當,甚至低于試劑盒方式。
3.1.4 如何選擇最適合于自己的生化測定方式
根據自身的測定條件、壓力和意愿,選擇最適合于課題組的生化測定方式。
3.1.4.1 選擇傳統方式
適合于傳統方式的課題組:(1)測定條件(jian)優秀,儀器設備種類齊全、性能先進,生化測定經驗豐富,測定時間充足;(2)壓力小(xiao),課題組所在研究領域競爭不激烈,容易申請到新課題,課題主持人沒有升職加薪的需要,研究生畢業要求低;(3)愿(yuan)意在測定(ding)上多花時間和精力。此外,最好擬測定指標都已經逐一建立了合適的測定方法。
3.1.4.2 選擇試劑盒方式
適合于試劑盒方式的課題組:(1)公司有(you)擬測定(ding)指標的(de)試劑盒(he);(2)測定條件中(zhong)等,具備該試劑盒說明書“自備用品”欄目列明的測定用品,能夠保證測定操作規范、到位,測定時間相對充足;(3)壓力中等,課題組所在研究領域競爭較強,不太容易申請到新課題,課題組其他老師有升職加薪壓力,研究生畢業要求中等;(4)愿意在測定上(shang)少花(hua)一些時間(jian),或者多發(fa)一(yi)些(xie)論文。
測定條件中等的課題組選擇試劑盒方式,可以顯著提高自身科研競爭力,從而與測定條件優秀的課題組平等競爭。
測定條件優秀的課題組選擇試劑盒方式,可以發表更多SCI論文,從而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科研競爭力,在與其它測定條件同樣優秀的課題組競爭中脫穎而出。
3.1.4.3 選擇代測方式
適合于代測方式的課題組:(1)公司(si)有(you)擬測(ce)定指標的代測(ce)服(fu)務(wu),(2)缺乏測定條件,儀器設備種類不全、性能不先進,缺乏測定經驗,尤其是不能保證測定操作規范、到位,測定時間不足,不能保證按時結題或者畢業;或者(3)壓(ya)力大,課題組所在研究領域競爭激烈,課題組主持人有升職加薪的需求,研究生畢業要求高;或者(4)愿意在(zai)測(ce)定上少花時間,多發論文。
缺乏(fa)測定條(tiao)件的課題(ti)組切勿選擇(ze)試劑(ji)盒方式或者傳統方(fang)式!
此外,測定條件優秀的課題組,選擇代測方式可以顯著提高測定效率,發表更多SCI論文,進一步提升科研競爭力;測定條件中等的課題組,選擇代測方式可以同時提高測定成功率和測定(ding)效率,保證發表SCI論文,并且爭取發表更多SCI論文,從而與測定條件優秀的課題組平等競爭。
3.2 選擇靠譜的公司
有些用戶因為隨意、輕信或者貪便宜而選擇了一些不靠譜的公司,輕則測定反復,重則測定失敗,甚至被造假。
2022年11月7日,科技部通報處理了4篇論文的6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未審核第三方提供的實驗數據,發表了論文;取消其5年內(nei)課題申報、立(li)項、報獎和(he)職稱晉升資格。原因是第三方提供了假數據,作者被造假。
不靠譜公司的常見特征:(1)頻繁促銷,老公司因為口碑差,新公司因為沒有口碑,只能靠頻繁促銷,即打折、滿贈和禮品來引誘用戶下單;(2)夸大承諾,違背科學,承諾一定能夠拿到合格的測定數據;(3)急于(yu)成交,不愿或者不能與用戶深入溝通測定指標是否合理,樣本是否合格,測定方式是否適合;(4)售后敷衍塞責,不愿或者不能對可疑測定結果進行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無法保證正式測定數據可靠、真實和可用。
用戶避開不靠(kao)譜公司(si):(1)不(bu)隨意,充分認識到不靠譜公司的危害,不僅是損失測定費用,并且不能按時結題或者畢業;(2)不輕信(xin),搜索引擎有競價排名,經銷商可能會因為折扣大而推薦不靠譜的公司,公司可能會虛假宣傳;(3)不(bu)貪便宜,貪小便宜吃大虧,省了幾百塊或者拿了幾百塊禮品,卻測定反復,測定失敗,甚至被造假;(4)關注咨詢質量和態(tai)度,下單前主動咨詢如何選擇合理的測定指標,如何準備合格的樣本,如何選擇最適合于自己的測定方式,觀察其回復是否科學、合理,態度是否積極、誠懇。
3.3 確認測定指標是否合理
測定指標合理既能保證發表SCI論文,又能節省測定時間和費用。
3.3.1 選擇合理的測定指標是用戶自己的責任
測定方式不(bu)合(he)適,測定指標不(bu)合(he)理,用戶利益損失最大。所以,選擇哪種測定方式和哪些測定指標是用戶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公司的責任。
用戶應該謹防測定指標的漏測(ce)、過(guo)少、分散和過多(duo)四種不合理情況。
3.3.2 主動征求公司的意見
公司在測定指標選擇上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在選擇哪些測定指標時,用戶應該主動征求公司的意見。
有些用戶不愿主動征求公司的意見,甚至不耐煩聽取公司的建議。萬一測定指標不合(he)理,那么損失的就是用戶自己。
3.4 確認樣本是否合格
只有樣本合格,測定數據才可能合格。
準備合格的樣本同樣是用戶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公司的責任。
3.4.1 準備樣本前就征求公司的意見
用戶在準備樣本前就征求公司的意見,從而在公司指導下通過預實驗,準備合格的樣本。這是避免樣本不合格的最好辦法!
3.4.2 下單前初步判斷樣本是否合格
用戶最遲在下單前需要初步判斷自己的樣本是否合格:(1)回顧自己的樣本培養、取樣和樣本管理過程,(2)對照樣本合格的標準,實事求是地判斷樣本的質是否可靠、數是否合理、量是否充足和樣本管理是否規范,(3)征求公司意見,做出初步判斷。
如果樣本不合格,那么征求公司的處理建議。實在不行,就只能重新準備樣本。以免延誤實驗進程,不能按時結題或者畢業。
3.4.3 根據預測定結果,最終判斷樣本是否合格
根據預測定結果,尤其是測定值是否非常接近于零和樣本重復性,才可以最終判斷樣本是否變質和取樣的重復性。
如果樣本變質,則只能放棄本批樣本,重新準備樣本。
如果樣本重復性差,則可以增加測定的重復樣本數,以降低變異系數。
3.5 明確訂單
訂單是用戶和公司雙方的合同。
只有明確訂單細節,才能保證訂(ding)單(dan)按計劃(hua)順利實施,用戶按期按質收到試劑盒或者代測數據。下單后再修改訂單,將造成(cheng)混亂(luan)和延誤測定(ding)進程。
3.5.1 試劑盒訂單
試劑盒訂單需要明確下述內容:(1)測定(ding)指標種類,(2)每種測定指標各自擬(ni)測定的樣本(ben)數(shu)(處理組合數、取樣時間點數和重復樣本數),(3)每種測定指標所需的試(shi)劑(ji)盒類型(微量法or常量法)、規格(S/T)和盒數(shu)(理論值+1),(4)總金額,(5)收貨地址(zhi)和日期,(6)多種聯(lian)系方式(手機、微信和郵箱)。
3.5.2 代測訂單
代測訂單需要明確下述內容:(1)測定(ding)指標種類,(2)每種測定指標各自測定(ding)方法,(3)每種測定指標各自擬測(ce)定(ding)的樣本數(處理組合數、取樣時間點數和重復樣本數),(4)每種測定指標各自所(suo)需的最(zui)低樣本(ben)量(每份重復樣本的克數、毫升數或者百萬細胞數),(5)總金額,(6)提交(jiao)免費預測定(ding)結(jie)果的日(ri)期(qi),(7)寄送樣本的(de)裝箱要求、地址(zhi)和日(ri)期,(8)多種聯系方式(手機、微信和郵箱)。
3.6 做好預測定
預實驗是正式實驗時準備合格樣本的保證。
預測定則是正式測定順利進行和測定數據合格的保證!
3.6.1 預測定的作用
根據預測(ce)定結果(guo),對可疑測(ce)定結果(guo)的(de)驗(yan)證、原因查找(zhao)和針對性改進(jin),可以判斷:(1)樣(yang)本是否合格,尤其是樣本重復性好壞和樣本是否變質;(2)測定(ding)方(fang)法是否合(he)適,例如是否適合所測定的樣本;(3)測定用品是否合(he)格,包括試劑盒和用戶自備測定用品;(4)測定(ding)操作是否規范、到(dao)位。
從而決定是否:(1)進行正式測定,(2)調整,甚至更換測定方法,(3)更換試劑盒,(4)更換自備測定用品,(5)改進測定操作等。
3.6.2 技術重復性和樣本重復性
選擇重復樣本三份:(1)技術重復性(xing),從其中一份分別取出3小份,測定某個指標,計算其變異系數1(標準誤÷平均值),綜合反映了測定(ding)方(fang)法、測定(ding)用品和測定(ding)操作的重復性;(2)從三份重復樣本中各取出1小份,測定同樣的指標,計算變異系數2,變異系數2-變異系數1的差值反映了樣本重復性。
預測定的技術重復性好(變異系數1小),則正式測定時可以不設技術重復,節省測定時間和費用。技術重復性不好,則改進測定方法和測定用品,尤其是測定操作。
預測定的樣本重復性好(變異系數2-變異系數1的差值小),則可以適當減少測定的重復樣本數(但不可以少于3)。樣本重復性差,則可以適當增加測定的重復樣本數。
3.6.3 試劑盒用戶在公司技術支持下完成預測定
在試劑盒方式中,預測定只能由用戶自己完成,公司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因為預測定結果可以反映:(1)用(yong)戶自備測定用(yong)品的質量,(2)用(yong)戶測(ce)定操作是否規范、到(dao)位。
試劑盒用戶應該主動、及時、如實和全面地與公司溝通預測定結果,以便公司及時、有效判斷:(1)樣本是否(fou)合格,(2)測(ce)定(ding)方法是(shi)否(fou)合適,(3)試劑盒質量是否合格,(4)用戶自備測定用品(pin)質量是否合(he)格,(5)用戶的測定操作是否(fou)規(gui)范、到位。從而決定能否開始正式測定!
試劑盒用戶在預測定過程中有任何疑問,都應該及時與公司技術人員溝通。
3.6.4 代測用戶由公司提供免費預測定
在代測方式中,預測定由公司免費提供;用戶及時、認真審核免費預測定結果,尤其是技術重復性和樣本重復性;用戶對免費預測定結果滿意,則與公司簽訂正式代測合同;如果用戶對免費預測定結果不滿意,則可以要求公司改進,或者不簽訂正式代測合同,放棄本次代測服務。
3.6.5 不做預測定
在下述情況下可以不做預測定:(1)樣本(ben)數(shu)少,測定全部樣本所需的測定時間和費用不多,例如一個試劑盒就可以完成全部樣本的測定;并且(2)樣本量充足,有備份,能夠滿足多次測定需要,即使一次測定失敗,剩余樣本還足夠用來重新測定。
3.7 正式測定數據可用性分析
在預測定和可疑測定結果的驗證、原因查找和針對性改進后,就可以開始正式測定。
采用合適的統計分析軟件處理正式測定數據,并進一步分析正式測定數據的可用性,包括:(1)測定值是否嚴重偏離文獻報道值變化范圍,(2)組內和組間測定值差異是否顯著,(3)組內測定值變化是否規律,(4)組內不同指標測定值相互之間是否矛盾,(5)能否得出明確、可靠的結論,(6)能否支撐起1篇論文。
3.7.1 測定值嚴重偏(pian)離文獻(xian)報道值(zhi)變(bian)化范圍(wei)
如果測定值嚴重偏離文獻報道值的變化范圍,那么:(1)檢查單位是否一致,包括質量單位、時間單位和體積單位,另外分母是鮮重、干重或者可溶性蛋白質等,只有單位一致,才可以進行比較;(2)樣本(ben)類型是否一致,不同類型的樣本測定值可能相差很大;(3)測定(ding)方法是否一致或(huo)者類似,不同測定方法對測定值可能存在顯著影響;(4)國標、行標、SCI論文和學位論文的權威性依次降低,所在課題組此前的測定值只供參考;(5)回顧計算、測定(ding)和樣(yang)本管理是否存在問題;(6)檢查測定值是否落在標準曲線范圍以外;(7)驗證、原因(yin)查找和(he)針對性改進。
3.7.2 組內或者組間測定值差異不顯著
組內某種指標的測定值差異不顯著的可能原因:(1)取樣缺乏(fa)重復性,(2)該指標測定方法的專一性弱,(3)技術重復性差,包括測定方法、測定用品和測定操作,尤其是測(ce)定操作(zuo)不規范、到位,(4)該指標在(zai)所(suo)研究生物學現象形(xing)成(cheng)過(guo)程中(zhong)不起(qi)關(guan)鍵作用。
組間某種指標的測定值差異不顯著的原因:(1)取樣缺乏(fa)典(dian)型性,即處理組和對照組在所研究生物學現象上沒有顯著差異;(2)取樣缺乏(fa)重復性,即重復樣本相互之間生物學,尤其是所研究生物學現象差異比較大,(3)該指標測定方法的專一性弱,(4)技術重復性差,包括測定方法、測定用品和測定操作,尤其是測定操作(zuo)不規(gui)范(fan)、到位,(5)該指標(biao)在所研究(jiu)生物學現(xian)象(xiang)形成過程中不起關鍵作用。
在預測定確認樣本重復性和技術重復性都沒問題的情況下,可能就是該指標與所研究生物學現象的相關性弱,甚至不相關。
3.7.3 組內測定值變化無規律
組內某種指標的測定值變化沒有規律的可能原因:(1)樣本不合格,尤其是取樣缺乏代表性,即不能代表所在組的整體狀況,或者測定取樣不能代表該份重復樣本的整體狀況;(2)測(ce)定操作不規范、到位,尤其是不同樣本的提取程度相差比較大;(3)分母選(xuan)擇不當,作為分母的指標本身變化顯著或者不規律。
作為分母的指標:(1)有明確的(de)生(sheng)理意義,(2)從處理開(kai)始(shi)到取樣結束整個過程(cheng)中無(wu)顯著變(bian)化(hua),或者變(bian)化趨(qu)勢明確(que),忌波動。
如果測定值變化無規律,可以嘗試更換作為分母的指標,可能就會呈現明顯的規律。
3.7.4 組內不同指標的測定值相互矛盾
組內不同測定值相互矛盾的可能原因:(1)漏測一些指標,而這些指標才是關(guan)鍵,例如H2O2含量與其催化酶活性,H2O2催化酶分為合成和清除2類,各自又有多種,例如清除酶包括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和硫氧還蛋白過氧化物酶等,在某個生物學現象中H2O2降低的原因既可能是合成酶活性降低,也可能是清除酶活性升高,還可能合成酶活性降低的同時清除酶活性也升高,漏測就可能無法解釋H2O2降低的真實原因;(2)未(wei)統(tong)一相(xiang)關(guan)酶活性的單位,如果H2O2降低只與其清除酶活性升高有關,也不意味著不同清除酶活性都升高,可能某種清除酶活性升高的同時,有些清除酶活性不變,另外一些清除酶活性甚至可能降低,因此只有統一各種清除酶活性的單位,才能總體上評價清除酶活性升高還是降低了。
3.7.5 不能得出明確、可靠的結論
不能得出明確、可靠的結論的原因:漏測一些指標。
要得出明確、可靠的結論,就必須集中選擇某個代謝途徑中已知的、可測定的全部指標。
如果不能得出明確、可靠的結論,那么只能加測。但是加測:(1)需要(yao)有剩余樣(yang)本,(2)剩余(yu)樣本不能(neng)變質,(3)延長了測定(ding)進程。
3.7.6 不能支撐起1篇論文
1篇SCI論文需要5種左右測定指標,1篇學位論文需要的測定指標更多。因此,在選擇測定指標時就應該根據論文需要,并且適當多選一些指標,以免因為個別指標測定數據不滿意而不能用在論文中,被迫加測。
3.8 及時報銷
如果沒有因為生化試劑盒質量導致測定最終失敗或者代測數據不可用,那么用戶應該及時報銷。
不(bu)及時報銷(xiao)的后果:(1)發票遺失,(2)錯(cuo)過(guo)單(dan)位報銷截止日期,(3)單位(wei)采購、報銷政(zheng)策改(gai)變(bian),(4)影響課題決(jue)算,(5)影響后續合(he)作,(6)養成壞習(xi)慣,不利于個人發展。
3.9 在論文中如實標注
在論文中如實標注測定方式和測定公司,既是科研共同體的要求,也是對論文作者的保護。
前述被科技部通報處理的4篇論文8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正是因為在論文中如實標注了測定方式和測定公司,所以屬于被造假,而不是主動造假,相應地受到的懲罰也比較輕,只是被取消5年內課題申報、立項、報獎和職稱晉升資格,而不是被開除和撤銷學位。
做好生化測定的第一責任人是用戶而非測定公司。
只有用戶自己靠譜,不心存僥幸,選擇合適的測定方式和靠譜的測定公司,在準備樣本前就主動咨詢公司,與公司分工合作,才能做好生化測定工作,既輕松完成生化測定又發表SCI論文還大幅度節省測定費用。